在看完國師專訪奧運冠軍林郁婷的直播後,這場深刻的訪談帶給我三個重要的啟示。這些學習不僅僅適用於體育場上,更能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職業生涯中。
#1 教練如同導演,選手如同演員
林郁婷的教練以「導演」自喻,他的任務是告訴選手應該怎麼做,並陪伴他們一起演練。在真正的比賽當中,選手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執行訓練過的內容即可。這讓我想起,每段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,就像是教練一樣,無關乎自己擁有的業背景,更重要的是分解並教授我所掌握的知識,然後與我的學員或同事一同成長,讓他們閃閃發光。
#2 你願意花 15 年編織一個夢嗎?
林郁婷談及她的奧運夢想,是教練用 15 年的時間來灌輸,才終實現這個目標。這讓我不禁反思,有少人在 15-18 歲時懷有夢想,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 15 年去追逐呢?在百靈果專訪歌手陳芳語時,提到,過去的 15 年,她總是在滿足他人的期待,而未來,她希望能夠做真正的自己。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。15 年的時間,可以教會我們很多,可以經歷很多事情,也可能成功追逐夢想。
#3 伯樂與同頻率的人至關重要
過去三年,我逐漸減少了內耗,這全因為我一點一滴地遠離了那些有毒的環境。這些「毒」往往是我們自己允許的,是我們給予他人影響我們的機會。如何應對這樣的環境?在我自己的經歷中感受到最大的收穫,就是透過創作來區分支持與否的人。雖然我無法明確說出是哪個人或哪段時期讓我產生這種感覺,但我可以肯定,正是隔離這些不同頻率的人,讓我變得更清楚自己的目標。
建立自我定位,聚焦同頻率的人
像唐老師提到的,追隨他的粉絲有幾百萬人,但台灣總人口有 2300 萬,他已經無暇去理會那些批判他的人。這種思維對我來說是一種啟發,也幫助我過濾掉那些不認同我的人。如果對心理學有興趣,推薦大家聽 YouTube 「松明講心理」的節目,或是去聽聽百靈果訪問陳芳語那集,這些內容對於理解如何找到同頻率的夥伴非常有幫助。
你可能會有興趣:
最新節目繼續聽,歡迎追蹤就不會錯過節目上線通知!